先别急着抓药,先问问到底哪些原因。有的可能孩子会了,有的可能孩子没兴趣。有的可能老师偶尔看到的,不是常常现象。不可以把偶尔当成正常状态。
我的孩子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说你孩子上课不听讲自己玩,小学三年级可能跟不上。后来问孩子说都会,考试也是前五就说了两句会了也认真听是对老师尊重。
小学四年级老师说孩子上课爱说话,有时自言自语,换了同桌也没用。我想孩子前三年都不如此如何忽然如此,后来问孩子说和新班长关系不好,不说话也记他说话上报老师。我选择相信我们的孩子,只不过告诉他一些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相处的就非常不错了,老师再也没反应过说话的事。
所以,要找到真的缘由,防止简单暴力,出了问题上培训机构就问题是解决的灵丹妙药,花上钱自己心里就好受了。
但若是个共性问题,个人感觉和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差不多的,没什么捷径可走,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
整理一些大家家实践下来比较有效的做法,供参考哈: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尽力不去打断。特别是一些操作类的小游戏,就让他们一直做,不肯定无时无刻都要与孩子互动的。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容易被别的事情打扰,大家大人讨论什么有趣的事情热火朝天,让孩子专注念书写作业就比较难了。
打造点仪式感。大家给他们买我们的学习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在我们的地方上做。需要背诵朗读的内容大家会充当观众,当令给点掌声。
家不要给孩子某些学科要紧某些学科无关紧要的错觉。各学科都是孩子在当下阶段需要学会的,里面都有有趣的常识和动人的故事,鼓励他们去发现。
单次独立学习的时间不适合过长,依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合理规划时间,可以穿插一些休息。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最大原因,特别是1-3年级的阶段,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关键时刻,父母必须要看重。
提高注意力的几个重要:
① 打造简单朴素的环境;
② 爸爸妈妈放手高期待;
③ 对孩子的安排勿过于杂乱;
④ 孩子学习期间父母不做过多的干扰、强制,多做和家庭建设、学习有关事情,爸爸妈妈关注孩子、伴随孩子、鼓励孩子的认知过程,就是给他注入情感力量,让他形成无限循环的良性感知。经验共享和良性感知可以培养孩子的“联合注意力”,可以帮助孩子可以跟老师的注意力产生链接。
⑤ 明确我们的做事动机,让孩子主动学习,为自己学习。
⑥ 区别重要程度
⑦ 限定时间
⑧ 一次只做一件事
⑨ 多陪孩子做一些专注力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