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音乐的音画性可以通过旋律和步伐打造环境,使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成新的意象,父母仅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多数的孩子从小就可以接触到音乐环境,如母亲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步伐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步伐、分辨各类人声的高低这类都可以给年幼的孩子带来刚开始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赏析埋下伏笔。
打造和谐的音乐环境,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常常处于音乐环境中能练习孩子默唱的能力,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打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父母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旁边打拍子或带唱,以提升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应该注意的是,不要仅凭父母的爱好播放某类型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如此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种类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日常,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练习,热爱音乐的首要条件永远是培养兴趣。很多孩子之所以将训练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由于没办法从中享遭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父母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常可以参考孩子的年龄特征,拓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练习其步伐感;借助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没有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感知音乐的音画性和情感性,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的音画性可以通过旋律和步伐打造环境,使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成新的意象,父母仅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而情感性的音乐插入了感情色彩和情节原因,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再配合父母的解说和引导,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环境,逐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如活泼欢快或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成为真的聆听音乐、感知音乐、赏析音乐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