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9—10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绿肥红瘦”是指__________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首词写了夏末秋初的景色特征。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李易安。
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花之情。
答案
9、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A
宋词阅读理解(4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哪个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整首词的内容围绕“ __________”一词展开,在细腻地写景之中抒发真挚的感情。(2分)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对其内涵的理解一般有两种,第一,__________ ;
第二,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4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的“肥”和“瘦”形容的对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适合的一项是( )
A、“昨夜雨疏风骤”是说夜晚风雨交加很难入眠。
B、“试问卷帘人”表达词人关心花事的矛盾心理。
C、诉说“海棠依然”的是“卷帘人”。
D、 这首小令表达了词人伤春惜花之情。
答案:
6.绿叶 红花
7.A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0—11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诗中“乾坤”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11.下列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吴楚东南坼”描写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的景象,极言湖之开阔。
B.“戎马关山北”叙述的是杜甫当时正在宁夏一带戍卫边疆为国效力。
C.颔联(第二联)为此诗的名句由于此诗既是实写,又寓丰富的想象。评论家觉得此 联“充气压力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块,既有对国家既有对国家仍遭战乱 折磨的忧虑,又有对自己一生不可以尽展其才的痛惜。
答案:
10、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11、B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浓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知否”重复是由于卷帘人没理睬自己。
B.“却道海棠依然”中的“道”可讲解为“说”。
C.“浓睡不消残酒”是说沉睡了一夜,酒还没全醒。
D.“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征。
答案:
6.酣睡(2分)
7.A(2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3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6.“群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词的作者都是宋朝人。
B.两首词在内容上都与春景有关。
C.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暮春之景的赞美之情。
D.两首词从结构、字数上看,都是双调小令。
答案:
6.百花(1分)
7.C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
对本词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篇气势不凡,“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B.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期望朝廷重用的愿望。
C.上阕写一次冬猎,下阕抒发报效国家的豪情。
D.结句卒章显志,展示了词人抗击西夏的壮志。
答案:
6、苏轼
7、C
(二)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10—11题。(4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词中“雨疏风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却道海棠依然”一句,写出了“卷帘人”察看上的粗疏与情感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B.“知否,知否”运用了反复修辞,写出了词人对侍女不关心海棠的愤慨之情。
C.“绿肥红瘦”用了拟人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雨后的海棠的花和叶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春季将逝的惋惜之情。
D.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之一,词中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季的热爱。
答案:
10.雨点稀疏,晚风急紧(2分)
11.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