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走向独立的过程,他天天都在学习,都在同意新的东西,他势必会进步,会获得很多新的能力。
新能力势必带来新目的、新欲望,势必打破旧的平衡。所以每一次新能力的出现,都意味着一次混乱和冲突。孩子能否飞速适应新的状况,既要看自己的调节能力,也要看环境的影响力。假如新旧不可以顺利过渡,就会有困惑和焦虑,甚至是挫折感,而一旦跨越这道坎,生活就进了一步。
孩子独立的过程,其实是充满着混乱和冲突的,但爸爸妈妈却总是没意识到,结果,本该成为孩子同盟的爸爸妈妈,却反而成了孩子的对立面,为他已经艰难的冲撞再添障碍,在他伤痕累累的身上再添新伤。
孩子蜕变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危险的时期。他的能量越大,对旧平衡的冲击也越大。爸爸妈妈可以说是孩子日常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孩子独立的过程,势必也是挣脱爸爸妈妈束缚,打破彼此力量平衡的过程,对抗是势必的。
爸爸妈妈想在孩子一生中的每个时期都和孩子维持亲密关系,那不可能。孩子进入青春期,总是会一改乖孩子的形象,他不会永远如儿时那样单纯、纯真无邪、可爱,在他进入青春期后,会期望独立地探索世界,认识自己,有时候他需要独处,需要有内在和外在的宁静。
由于孩子一直是在成人的包围中成长,他所有些观念都是大家这类大人一手帮他打造起来的,当他自我苏醒,开始独立的时候,必然会重新审视这类已有些东西,将它解体,重构,打造起自己新的价值体系。这个过程犹如一场革命,一定是由破坏开始的,至于破坏的方法和程度,与破坏之后的重建状况,却各不相同。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暴力无礼的、非理性的表现,叫人感叹其教养还不如孩子。其实这不是教养的问题,而是他内在冲突的体现。倘若青春期的孩子完全安安分分,那反而是更大的问题,由于太不正常了。
当然,就像革命,破坏本身并非目的,破坏是为了重建,旧秩序打破将来,新秩序需要打造,而新旧之间是有联系的,传统的影响力并不可以完全根除。所以,幼时的教养还是非常重要的,幼时所同意的价值观经过青春期的洗礼,大多数仍然会保留下来,经过他一个人的改造和吸纳,真的成为融入他灵魂的东西。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不听话,大家不必惊恐,倘若你相信他幼年时遭到的教育是好的,根子正就不会长歪,他终究会回到正轨。
过于密切的关系或许对他是一种干扰和压迫,爸爸妈妈的教诲总是也是一种噪音。在这个阶段,他会由于我们的快速强大而蔑视世界,爸爸妈妈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也不再是他存活的靠山,而是成了障碍和累赘。这个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一直会延续到他一个人也成家立业,两代人之间才会重新融合和理解,最后达到和谐。
“不养儿不知爸爸妈妈恩”,换句话说,只有等到孩子也有了他的孩子,两代人才能真的相互理解。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到了有相当的阅历和修养之后,才可由“小我”到“大我”,才能领会到爸爸妈妈的苦心,才能真的体恤爸爸妈妈,“孝”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并不可以强行灌输。
鲁鲁说,重压就像核电站,运用得好,可以发电,运用不好,就是爆炸、毁灭!其实,爸爸妈妈之于孩子,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