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互联网上、微信圈有篇文章大热,标题是“小学母亲自述:我成了教孩子不择方法的帮凶”(标题后被改为“教改是要让更多的人变成全职母亲?——小学母亲自述”),或许不少读者都看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小学三年级小学生的母亲,她用我们的真实历程控诉教改,引起了不少爸爸妈妈的共鸣。
这里将文章简单总结一下,这位母亲控诉教改是什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大多需要父母帮助完成,觉得老师是在给父母布置作业而非孩子;
2、学校不少活动需要父母参与,需要为孩子所在班级贡献力量;
3、父母是不是帮忙会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有关,因此她感觉是被学校胁迫做这类事;
4、放学时间提早,作为职场母亲,没办法调整我们的时间,只有让老人帮忙或者又将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站在这位职场母亲的角度,她的确非常纠结,一方面,她要独立的社会地位,不愿做全职母亲,其次,她看重教育,也期望我们的女儿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愿牺牲我们的时间,不想孩子遭到不好的待遇,也不愿花银子送好的培训机构、推广托管班。如此的情况在我看来是患得患失的,自古就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也有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的民间智慧。为何一放在教育上大伙都犹犹豫豫,前怕虎后怕狼了?
教改之前,大伙就在骂:孩子没开心的童年,孩子需要从课堂解放,中国的教育体制太落后……教改后,大伙也骂:父母任务太重了,放学那样早孩子哪个来管,这是要逼爸爸妈妈离职……如此喋喋不休,我估计负责教改的专家们听到也是醉了。
放学早,全世界都一样
几乎大多数国家小学生放学的时间都比较早(各区域稍有不同),这有一份表,大伙可以对比一下:
英国:8:40-15:30(当地时间,下同);
美国:7:45-下午14:50;
日本:8:00-13:30或14:30;
澳大利亚:8:00-15:00;
加拿大:9:00-15:00,低年级放学时间更早,一般是下午13:30。
面对这个“世界性问题”,母亲们也是各显神通,我认识一位美国母亲,也是职业女人,还是3个孩子的妈妈,有孩子后便重新调整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早上5点半就开始上班,下午2点半下班接孩子,天天的时间安排都得用纸记下来,每件事精准到10分钟以内,每周还要专门安排一次到孩子学校和他们共进午餐。
当然,更不是每位父母都能如此“折腾”我们的,不少美国父母会把孩子放在after-school care,也就是推广托管班,下班后再去接孩子。更有为数不少的全职母亲,忙碌于孩子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或赶场Party中。
学校活动,抢着去
这位抱怨教改的母亲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情节:
“女儿对我说:‘你能否到学校来给大家班指导一下唱歌?’我说不可以。之后我获悉女儿班里的合唱确实是一个父母帮忙编排的,而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班里的一台联欢会也是几个父母帮助组织的。每次有类似活动,女儿都会在我耳边唠叨,期望我也能去学校帮忙。”
这位母亲对如此的状况特别反感,她说:
“班里的活动就应该让班里的孩子们完成,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他们的生活历练,是他们宝贵的回忆。”这种说法没错,但加入爸爸妈妈的帮忙,把节目做得更精彩,更要紧的,在察看爸爸妈妈的过程中,孩子也日渐掌握了如何才能做得更精彩,不更是一件好事吗?
不少人羡慕美国孩子小学几年级就开始做调查,写论文,但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这类的,还不是老师布置任务下来,父母带去图书馆陪同查资料,一块商量、做计划。
在美国,学校活动几乎都是父母志愿者折腾的,班级的不少活动,是母亲在组织;学校的球队教练,是父亲在负责;童子军活动,更是父母一块上。我儿子逃逃学校有个活动,叫watch DOG,就是鼓励父亲志愿去学校待一整天,到每个年级走动走动,再帮老师做一些教学活动。
要了解,父亲们通常都是非常忙的,但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他们想向公司申请一天的年假。逃逃父亲就参加过一次,据了解一大早就到全校电视广播自我介绍,然后到每个年级轮串,一直忙到放学,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
其实,美国早就形成了学校、社区、父母、孩子一体的思维,大伙不会斤斤计较教育的责任到底该哪个全部承担,而是主动配合学校做能做的所有,包含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在这个过程中,重点不是“帮”孩子干什么,而是真的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一块合作完成任务,并在其中教他们做事做人的道理。
当然,说到这,有人或许要说了,美国薪资高,老公的薪资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开销,而大家做不到,假如只靠老公,还完房贷车贷就所剩无几了……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普通的美国老百姓也并没那样富裕,别看他们房屋实惠,但有房地产税,等于长租,譬如20多万USD的房屋,够实惠吧,但每一个月还要交几百块的房地产税,还有保险,独栋的房屋里里外外都得维护,大家家一年光是请人来打虫都得花好几百USD(不打虫怕房屋被白蚁吃掉),割草也是二三十USD一次,开支大加上美帝人民一般没什么积蓄,所以也会非常担忧失业,总之,都困难。
但,想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像是大部分美国人的传统,而且不少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尽管再忙,他们也会尽可能调整我们的时间,留更多时间陪孩子。甚至有时让我感觉他们陪得有点太拼了,前不久听说有位父亲为了培养孩子打高尔夫,特意把孩子从学校弄出来在家自己教(homeschool),让孩子有愈加灵活的练习时间。
相比之下,感觉有的中国父母的表现有点患得患失,甚至有点“贪”了,一边要优质的教育,一边又不舍得花时间和精力甚至资金。冰心有句老话,“成功的花,大家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事实上,大家常常感叹美国孩子的自信,领导力,革新力……但这类能力并非他们与生俱来的,美国父母用很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去策划各种活动,去当球队教练,去当童子军做leader,其本身就是个leadership的榜样。而这类都会换来回报,由于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